纳兰性德长相思写作背景
一、纳兰性德其人其事
纳兰性德,清代著名词人,字容若,号楞伽山人,生于1685年,卒于1750年。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,不仅才华横溢,而且风流倜傥。纳兰性德的词作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,其代表作《长相思》更是广为传颂。
二、《长相思》的创作背景
1.纳兰性德的情感经历
纳兰性德的一生,感情生活颇为丰富。他曾与表妹卢氏相爱,但卢氏早逝,使纳兰性德悲痛欲绝。在卢氏去世后,纳兰性德创作了大量表达思念之情的词作,其中《长相思》便是其中之一。
2.词作创作时间
《长相思》创作于纳兰性德28岁那年,即1713年。当时,纳兰性德因公务繁忙,与卢氏分别。在分别的日子里,纳兰性德对卢氏的思念之情愈发浓烈,便以词的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感。
3.词作创作地点
关于《长相思》的创作地点,目前尚无确切记载。但根据词中的描写,我们可以推测,纳兰性德在创作此词时,可能身处异地,远离了卢氏。
三、《长相思》的艺术特色
1.情感真挚
《长相思》以真挚的情感为基础,表达了纳兰性德对卢氏的深切思念。词中“山一程,水一程,身向榆关那畔行,夜深千帐灯”等句子,将纳兰性德的思念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。
2.意境优美
词作中的意境优美,如“风一更,雪一更,聒碎乡心梦不成,故园无此声”等句子,将纳兰性德的离愁别绪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3.语言简练
《长相思》语言简练,用词精准,如“夜深沉,梦初醒,泪湿罗裳,不知何时能相逢”等句子,既表达了纳兰性德的思念之情,又展现了其高超的词艺。
纳兰性德的《长相思》以其真挚的情感、优美的意境和简练的语言,成为了我国古典词坛的佳作。通过了解其创作背景,我们更能体会到纳兰性德对爱情的执着与追求。
- 上一篇: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就业前景
- 下一篇:如何在网上寻找客户资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