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村民委员会选举法
2018年,我国《村民委员会选举法》的颁布实施,为村民委员会的选举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,对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。**将围绕这一问题,从法律背景、选举程序、选民权益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,帮助读者全面了解《村民委员会选举法》。
一、法律背景
1.1制定背景
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,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日益受到重视。为保障村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,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,2018年,《村民委员会选举法》正式颁布实施。
1.2法律目的
《村民委员会选举法》的制定旨在规范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,保障村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,维护村民合法权益,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。
二、选举程序
2.1选举机构
《村民委员会选举法》规定,村民委员会选举由村民选举委员会主持。
2.2选举方式
村民委员会选举采取直接选举、差额选举和等额选举相结合的方式。
2.3选举时间
村民委员会选举每届任期五年,届满应当及时举行换届选举。
三、选民权益
3.1选举权
《村民委员会选举法》规定,年满18周岁的村民,不分民族、种族、性别、职业、家庭出身、宗教信仰、教育程度、财产状况、居住期限,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。
3.2投票权
选民有权在选举日参加投票,选举自己信任的村民委员会成员。
3.3监督权
选民有权对选举工作进行监督,对选举违法行为进行举报。
四、选举保障
4.1法律保障
《村民委员会选举法》为选举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,确保选举的合法性和公正性。
4.2组织保障
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选举工作的组织领导,确保选举工作顺利进行。
4.3资金保障
选举经费由村民集体经济组织承担,确保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。
《村民委员会选举法》的颁布实施,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。广大村民应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,积极参与选举,共同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迈向新台阶。